转作风,从首问责任制开始!

2022-02-28

转作风,从首问责任制开始!



2月18日,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召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对2022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对不担当不作为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要实行 首问责任制 ,推动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深入基层,切实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


天,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首问责任制吧!

360截图20220228100205156.jpg
图片
2021年5月21日,
央视网发表了一篇文章
《共产党员习近平 | 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
(点击链接观看)
文章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
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的工作经历:

30多年前,福州一些办事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几十趟路跑不下一个公章,“能办不办”“该办不办”“久拖不办”是常态。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率先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马上就办”的工作要求。


从那时起,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等诸多着眼于“马上就办”的办事机制先后推出,坚持至今。


那么,到底什么是“首问责任制”?如何理解呢?


首问责任制度是一项便民的工作制度。


※ 总体要求


当你接到群众的提问和要求时,无论你的职位高低,无论是不是你的职权范围,都要热情的接待群众来访,协调处理好来访事宜,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简单总结,就是要:有问必答、有疑必释、礼貌热情、办事高效。


※ 如果是在你的职权范围内

如群众提出合理的诉求或办理手续,你应该热情接待,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节点,及时为群众提供服务,直到事情终结,群众满意。


如果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全,你应该一次性告知群众有关办理事项及资料准备;最好以书面的形式罗列资料情况及有关要求,不让群众多跑路。


如果你个人没有决定权,你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务必给出群众满意的答复。


※ 如果不在你的职权范围内

如果群众办理或诉求事项不在你的职权范围内,你坚决不能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群众,以“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我还有事”等理由,把群众拒之门外。


要热情接待,并根据群众办理或诉求事项内容,引导群众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让群众能够及时找到能够受理的人员进行办理;并及时跟进,了解办理进度,需要协调时,要主动作为,担当起责任。


首问责任制度能有效较少或避免了群众多跑路、白跑路的现象,有效提高了行政能力,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编后语



首问责任制,是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的重要工作制度,强调的是“热情”“服务”和“效率”,对外展示的是企业品牌形象,对内树立的是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规范。


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意即:企业要优化健全岗位职权体系和办事流程;个人明确知晓个人岗位职权范围和办事程序。公司架构职权清晰,职工尽责履职担当。


强化客户服务意识,意即:我们要理解,所谓“客户”,是与“主户”相对而言。己为主,来之皆为“客”,同事、客户、供方、上级机关、下属单位、社会各界来访来客,皆是我们的“客户”,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落实首问责任工作制度,意即:我们在面对外部客户、内部同事、第三方供方、协作方,亦或是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时,无论在职权范围内还是职权范围外,都要本着“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有问必答、有疑必释、礼貌热情、办事高效,将优质客户服务进行到底。


小伙伴们,2022年工作会提到的“转变思想和作风”,就让我们从落实首问责任工作制开始吧!让我们一起将“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热情高效、优质服务”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