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十年!30万海里!3000天深远海调查作业!这艘精品船舶,武船造!
近日,《青岛日报》以“‘科学’号十年:从青岛起航,‘看清’西太平洋——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十次跨赤道科考,推动深海探测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为题,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通过“科学”号进行深海探测研究的十年时光之旅以及取得的成就做了整版深度报道。
“我们花了几十年,一步步走进深海大洋。在西太平洋开展海洋探测与研究,今天已是平常之举。但曾几何时,我们只能‘望洋兴叹’。”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表示。
这艘历经十年
平均每年有300天都航行在大洋上
进行着深海探测调查作业的大国重器
“科学”号综合科考船
其建造者正是——中国船舶武船集团
凭借船舶的先进性能和安全优质的建造质量,“科学”号取得一系列深海探测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盛典2014年度科技创新团队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特别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和荣誉……
这些奖项和荣誉,也成为了武船集团建造高端科考船精品的能力和实力的最好证明!
今天
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
一起回顾“科学”号的成长之旅
↓↓↓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船舶集团708所设计、武船集团建造,于2012年交付使用。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
2010年10月28日,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在武船开工建造。
2011年11月30日,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武船下水并命名为“科学号”。
2012年6月14~20日,“科学号”进行了海上航行试验。
“科学”号功能示意图
“科学”号船舶总长99.8米、型宽17.8米、形深8.9米,总吨位4711吨,续航力15000海里,定员80人。
采用先进的吊舱电力推进系统,配置2台艏侧推,360度环视驾驶台,无人机舱,DP-1动力定位,一人桥楼,新型球鼻艏。
配有国内首套升降鳍板、侧推封盖,装有艉A架、侧A架、CTD伸缩吊、ROV A架、地震系统、声学设备等,可提供低噪声的声学探测环境。
“科学”号地震系统调查作业
“科学”号在大风浪中稳定航行
“科学”号具有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遥感信息现场印证、船载实验、船载网络等7大科学探测与实验系统。
同时,具有1064㎡甲板作业面积,操控支撑系统可实现船上调查设备的起升、吊放和回收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调查作业效率,海洋调查综合性能国际先进。
“科学”号操控支撑系统
“科学”号的高质量成功建造使用,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科考船领域首次配置升降鳍板;首次安装侧推槽道口封盖;首次配置便携式组合甲板紧固装置;首次把科考船内装提升至精品舒适的高度……对中国新一代科考船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国家后续科考船建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科学”号学术厅
“科学”号接待室
“科学”号休闲厅
“科学”号餐厅
“科学”号健身房
回首十年时光,再看“科学”号,“武船建造品质保障”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自豪,也是鞭策!鞭策着一代代的武船人,不忘初心、兴船报国,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为祖国建造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一个又一个“武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