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2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信息
(一) 基础信息
单位名称: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17768851-7
法定代表人:杨志钢
生产地址:武昌张之洞路2号
联系方式:68887374
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船舶制造
产品及规模:---------
(二) 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管子清洗废水、涂装粉尘及废气、燃油锅炉废气、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废油、废油漆桶
排放方式:管子清洗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涂装粉尘及废气经滤筒;布袋除尘器和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处理后排放;燃油锅炉使用的清洁燃料0号柴油;噪声采取吸声器、隔声屏、隔声窗等处置排放;废油和废油漆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
种类 |
污染物 名称 |
浓度 mg/l |
总量 吨/年 |
超标 情况 |
排放 标准 mg/l |
核定 排放量 吨/年 |
备注 |
废水 |
化学需氧量 |
79 |
48 |
无 |
500 |
49.17 |
|
悬浮物 |
85 |
42.8 |
无 |
400 |
|
|
|
石油类 |
7 |
3.53 |
无 |
30 |
|
|
|
氨氮 |
2.5 |
1.17 |
无 |
15 |
|
|
|
种类 |
污染物 名称 |
浓度 mg/立方米 |
总量 公斤/年 |
超标 情况 |
排放 标准 mg/立方米 |
核定 排放量 公斤/年 |
备注 |
废气 |
烟尘 |
0.8 |
2.5 |
无 |
100 |
|
|
二氧化硫 |
0.02 |
400 |
无 |
500 |
3200 |
|
|
氮氧化物 |
1.59 |
240 |
无 |
400 |
3000 |
|
|
粉尘 |
4.2 |
/ |
无 |
120 |
|
|
|
苯 |
0.16 |
/ |
无 |
12 |
|
|
|
甲苯 |
0.76 |
/ |
无 |
40 |
|
|
|
二甲苯 |
0.81 |
/ |
无 |
70 |
|
|
(三) 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管子酸洗电镀车间产生的电镀废水采取专职人员跟班监测,确保达标排放。处理装置出口废水污染物浓度符合GB8978-1996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公司还安装了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仪,实时在线监控污水排放情况。
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公司燃油(气)锅炉的烟气、涂装车间产生的粉尘\有机废气通过环保设施处置后排放,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排放稳定达标。
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针对影响居民生活的空压机房噪声,采取安装隔音门、隔音窗和隔声屏,使用低噪声冷却塔进行治理。
(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行政许可情况
公司所有新建、改建项目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办理了排污许可证和辐射许可证。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三月
1、总则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总部范围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响应(即救援)。
1.2 应急预案体系构成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体系框架如下:
总体预案(一级) |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二级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部门预案 (三级) |
电镀废水泄漏应急措施 |
码头油品泄漏应急措施 |
|
各单位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确定其它具体应急措施 |
1.3 危险目标与事故类型
根据公司重点部位的污染源,将突发环境事件目标定为电镀废水处理站废水、码头油品储存点等。事故类型分为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发环境事件,废水及油品泄漏及其他事件引发的环境事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公司成立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主管安全环保副总经理为组长,安全保卫部部长为副组长,在安全保卫部设立应急救援办公室,由规划建设部、安全保卫部、事故单位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组织机构图见附录一。
2.2启动应急工作时,在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工作小组开展对环境事故应急的具体工作,应急救援办公室组成人员必须及时到位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各成员、各部门的职责:
2.3.1组长: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
2.3.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对启动应急预案和结束应急状态做出决定,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统一协调、安排布置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统一调配应急救援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3.3事故应急各部门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1) 安全保卫部:在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指挥下,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治等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信联络和对外联系,协助现场人员伤亡救治、指挥及交通车辆疏散管理等工作;负责设备的抢险救灾。
2) 规划建设部:在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指挥下,负责事故现场及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监测,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3) 中心医院:在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指挥下,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4) 事故发生单位:在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指挥下,负责事故现场、事故处置对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提供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等工作。
2.4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的职责:
2.4.1 应急救援领导组
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机构和指令的传输中心,由组长、副组长、指挥人员、通讯人员组成,主要部门有安全保卫部、规划建设部,其职责:
1) 分析灾情,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
2) 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
3)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4) 为救援提供物质保障及其它保障条件。
5) 负责内外部信息的接收和发布、向上一级救援机构汇报事故救援情况。
6) 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
7) 适时调整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
8) 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
9) 负责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
2.4.2 医疗救护组
中心医院负责,医务人员和志愿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 现场救护伤员。
2) 转运受伤人员过程的医疗监护。
3) 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
4) 对群众做自救与互救的宣传。
2.4.3 应急救援专业组
安全保卫部、规划建设部负责,应急救援专业组由工程抢险人员、消防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1) 对发生泄漏事故地点进行紧急投药,并切断泄漏点。
2) 扑灭已经发生的火灾;及时撤走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3) 负责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信设备设施。
4) 负责修复用电设施,或铺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应急用电。
5) 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6) 维修各种因事故造成损害的其他急用设备设施。
7) 设法使引发事故或致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停止运行。
8) 对事故现场作进行无害化或减害化处置,预防二次事故发生和环境污染。
2.4.4 后勤保卫组
由安全保卫部负责,主要职责是:
1) 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 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3) 保证交通路线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
2.4.5 善后处理组
由安全保卫部和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事故现场的清理、整顿、环境跟踪监测及受伤人员住院、家属的慰问等相关工作。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1.1预警预测
突发环境事件各单位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本部门环境信息、环保设施信息、危化学品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3.1.2 规划建设部负责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1) 环境污染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相关部门负责;
2) 长江溢油事件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船舶工程公司负责;
3) 危险化学品、储运污染事件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国贸公司负责。
3.2应急响应
3.2.1分级响应
1)各部门按照环境事件污染及危害程度分别采取响应:
当出现电镀废水泄露时,采用三级《电镀废水泄漏应急措施》;当码头油品泄漏时,采用三级《码头油品泄漏应急措施》;当各部门出现其他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及公司的环境程序文件、手册、指导作业书采取具体的应急措施,将污染程度降低到最少,并满足公司环境体系的要求。
2)凡符合下列情形时,启动本专项预案,并报公司应急委,是否联动总体预案:
a)发生1人以下伤亡;
b)因环境污染公司周边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2.2初期处理
1) 当电镀废水出现泄漏时,立即停止电镀废水的排放,确认废水储存装置及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并向泄漏点投加硫酸亚铁。
2) 当码头有漏油现象且危及到长江水源时,立即用棉纱、黄沙、吸油毡将码头或趸船上的漏油处理干净。已漏入水体的油品应立即用围油栏予以控制,并用吸油毡处置漏油。
3) 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露时,根据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处置,以免伤害人员及污染环境。
3.2.3应急处置
当初期处置无法减缓和制止污染的发展事态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当事态进一步扩大,且危及到人的生命和公司周边区域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时,联动启动总体应急预案。
1) 事故现场任何人发现或看到事故发生,应当迅速报警,报警电话见附录一所示。 报警时说明:事故发生单位、详细地点、现场伤亡人员情况、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事故的现状及其他相关情况。
a)接报
任何部门、个人接获重特大事故信息或疑似信息后,都须立即通报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尽快与事发单位取得联系,进一步核实或明确情况后,向应急救援领导组正、副组长报告。接报人员接报时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简要事故性质、原因、危害程度、范围等,并做好记录。
b)发出应急救援命令
正副组长接报后,立即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安排应急响应工作,布置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组织召开应急组织机构各成员紧急会议。
c)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在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指挥下,根据事故情况,依据先控制、先救人、先重点的原则,快速有效的开展救援行动。正确选择进攻路线,防止事态扩大,确保自身安全。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群众和贵重物资。有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应及时疏散周围人员。消防、医疗救护、交通等部门相互协调,做好伤员的救助、现场保卫、交通疏导等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d)现场医疗救护
分类:根据现场伤病员的伤情和救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以便医务人员有效开展救治工作。现场急救时应注意:做好自身保护;实行分工合作;急救处理程序化;处理污染物;交接手续要完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转送:合理安排车辆,在医护人员及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对危重伤员在医疗监护的情况下安排急救车转送,中度伤员安排普通型救护车转送,属轻度伤员可安排客车或普通车集体转送。合理选送医院:转送伤员时,根据伤员的情况和附近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转送。
e)现场处置,现场处置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所发生的事故性质,对现场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时进行处置,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其它长期的危害。对有些事故,及时做好后期的继续处置,以免发生可能引起的二次事故。对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坏进行现场处置,以便恢复正常生产。
f)现场清洁与净化
对事故发生后现场遗留物及现场环境进行清洁、净化,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二次伤害(尤其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环境的清洁净化主要方法:用水、清洁剂、清洗溶液清洗、稀释、中和、吸附和隔离等。
3.3 信息发布
事故发生后,立即将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管理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并由其迅速分别转报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
事故发生后须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由规划建设部报送武汉市环保局,电话:027-87184852。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3.3.1 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3.3.2 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3.3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3.3.4 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3.3.5 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3.3.6 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事件。
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最后调查、处理情况,并公布全公司。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调查的环境事件,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3.4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宣布结束应急行动,应急救援专业人员撤离。
3.5善后处理及现场恢复
应急阶段结束时,组建的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进行调查,在现场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及做记录等;善后处理组对现场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维护;清理财产,编写受损物品清单,估计事故造成的资产损失,并负责保险理赔相关事宜;对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调查和安慰,确保员工平常心态和安心工作;若不影响事故调查取证或事故已调查结束,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整顿,以便恢复正常生产;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伤亡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做好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治、住院期间的伙食、照料及家属的慰问等工作。
3.6其它
其它一般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与响应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相关规定。
4.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经费保障等参照总体预案。
5.应急预案管理
5.1宣传和培训
安全保卫部应做好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各单位、子公司应加强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6. 其他事项
6.1预案管理与更新、演练、检查与表彰、责任追究、预案的备案等参照总体预案执行。